Monday, August 08, 2005

刺耳三則

(一)

昨晚六點半新聞的頭條,居然是關於旺角行人專用區小販擺賣情況。

如我所料,報道中的李華明、區議員(如沒記錯,那是油尖旺區議會主席陳文佑)以及街頭訪問,均一面倒地指小販「阻街」,食環署掃蕩小販不力。

還有,我聽到一句很刺耳的描述:旺角行人專用區已「淪為」小販擺賣區。

淪為。

猶記得李華明在某一個新聞專輯(《星期日檔案》?《鏗鏘集》?)中,力主延續現在僅存的大牌檔的牌照,以保存本土街頭文化云云(當然,之後加了句「從而促進香港旅遊業」之類)。在昨天的新聞報導中,李華明卻一臉厭惡小販的樣子,並說:依家無熟食小販咋,第日有左之後,仲難搞(大意如此)。

當下我心裡問:李先生,其實你知唔知你自己講緊咩?

試問,在報導中接受訪問的李華明、區議員及路人甲和乙,誰沒有光顧過小販、篤魚蛋?

昨晚和朋友談及這報導,他提了一條問題:「其實佢地究竟想旺角點?」

是啊,其實他們想旺角變成怎樣呢?將小販驅走,豎立更多幢朗豪坊嗎?

其實,我蠻喜歡現在我居住的地方。其中一個原因是,在那裡,我尚能見到現時難得一見的小販(偶然卻同時會見到小販管理隊)……嗯,某一檔小販的砵仔糕蠻好吃的……不過,據說那裡賣的魚蛋比較貴(六元一串,只有六粒……如果沒有記錯的話)。

(二)

昨天六點半新聞報道,看到一段年熟能詳的新聞:盂蘭節將近,老人家在烈日當空下輪候平安米感到不適,送院治理。

在盂蘭節期間派發平安米的目的,據說是為先人消災解難,亦使輪候白米者得到平安祝福。

那麼,照道理派米者會積德,候米者會平安(兼得米)。

但是,年年都有長者未得米先暈倒。於是,年年有人批評主辦單位,主辦單位年年說會檢討。

然後,仍舊是年年都有長者未得米先暈倒,卻不知天上神靈如何算派米者的德(賬)。

派米主辦單位還理直氣壯地辯解說:傳統係咁丫,要係戶外派丫。佢地來等米之前,都預左天氣好熱啦,覺得自己頂得順先好o黎丫。

多刺耳。

如果所有事都依照傳統,不因時制宜,這個世界便不會改變,也不會進步了。

(三)

昨晚看《星期日檔案》的《六十年.忘不了》,聽到不下兩次「崛起的中國」,還有「中國和日本,從來都沒有同時強盛過」(大意如此)等等。

每次聽到這類說話,皆感到很刺耳和不安。

沒什麼。沒有什麼想說。


2 Comments:

At 8/11/2005 9:06 pm, Blogger littleoslo said...

要崛起,要發展,要第一,香港真係唔掂

 
At 8/21/2005 5:41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Well, for me, food hygiene is a concern, I understand, bu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ssue 小販 licenses again, in my opinion. (SH!!! One reason why I love Tai On Building In Shau Kei Wan so much is the food hawkers there. VERY DELICIOUS!!! Hehee......)

And for rice, they should distribute the 'number card' in advance, so the elderly people can go and have rest before it is time to get the rice. I am quite sure that I have seen one or two organisations doing this already. A bit like queuing in some restaurants......

I hope that China can never be strong (if it refers to economics and economics ONLY), and Japan will not get more political power because of its welth only.

HK is ruined by PRC, bare fact.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