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7, 2004

與陳特先生對談──小序


shek01
Originally uploaded by wychan.

每逢短週的星期六,我總不敢遲起,因為這是我遊覽我家「後花園」的僅有的機會。

每當踏進後花園上山時,總覺得奇異。在我身後有我經常身處的原居民村落,還有中產私人屋苑、居屋屋苑、公共屋村、商場、街市、巴士站……但在我身前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晴朗無雲的藍天、青蔥山幽、菜田果園、風聲、鳥聲、流水聲……還有還有,愉悅可親的晨運客,悠然自得的狗狗。

生機處處,教我愉悅,甚至留連忘返。頓時覺得平日的煩憂,不是什麼的一回事。


shek02
Originally uploaded by wychan.

每次行山,尤其當我走到小山澗處時──一處總會令我留連片刻的地方,總會想起陳特教授──一位我素未謀面但已遽然辭世的哲人。


這 年年初,我經歷一段心力交瘁的日子。現實逼使我思考生死,敲問生命的價值。某天,當走到小山澗處時,帶著抱怨的我,又再次想起當時經常思考的問題:為何人 要經歷痛苦?當時也經常思索基督宗教問題的我,又不禁問:假如造物主存在的話,為何衪忍心讓我們經歷痛苦?聽著流水聲,我突然想:如果造物主是存在的話, 在我們周遭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不是祂的恩賜麼?為何不視我們的經歷──無論是美好和痛苦的──為恩賜,因為如果我們懂得反思和珍惜的話,我們從中必有得 著?面對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渺小的人又何必執著於自己的意願?


於是,我開始學習以「盡人事,聽天命,隨遇而安」之心,面對周遭發生的任何事。

後來,得閱友人周保松先生的「與陳特先生對談」和陳特教授的「生死徘徊十二年」(刊於《崇基校友》,2003年3月號,第8至11頁)。我感到莫名的感動。感動不單是因為陳教授的博學篤行,也是因為原來我在小山澗處,曾與他在思想上有一點的偶遇。


要強調的是,我不是想透過陳教授的經歷,推廣什麼「堅毅勇敢、生命鬥士」教育。陳教授勇於對抗頑疾、對死亡處之泰然固然可敬,同時我們也需理解其他處於絕境的人的訴求。


或 許,我對陳教授敬佩是源於他平靜安詳的心靈。在陳教授離世前兩個月,保松和陳日東先生與陳教授對談。後來保松告訴我,他與陳教授談天時,雖知他病重,但不 知他已是末期,且基本上已放棄用藥。因為他一直很開朗,一直都談笑風生。陳教授在「生死徘徊十二年」中也說「心靈的平靜安詳對一個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福 份,它甚至比生存更重要」(p.10)。他又說,「可以做的盡力做,不輕言放棄,但同時準備迎接一切可能發生的事」(p.11)。他,真的做到了。

陳教授的言行和我自身的經歷令我想到:我固然希望父母能長命百歲,福壽康寧,但我更希望他們能以平靜安詳的心靈,面對任何事,包括孤寂和死亡。然而,我一直都不敢告訴他們我這願望,看來以後也不會告訴他們。


後來,得知有些朋友或曾與陳教授共事,或受教於他,或聽過他演講,或每早遇見他跑步,令我培感與陳教授相逢恨晚。惟盼日後能在他方與他相遇,甚至能如保松般與他促膝長談。


保 松將那次與陳教授的對談,加以整理,並將之分成四篇,分別是「體驗死亡」(原刊於《明報》,2004年7月29日,D8)、「活出生命的價值」、「論惡、 幸福及生命之偶然」及「師友雜憶」。徵得保松的同意,我將於日內將這四篇對談陸續上載,以表達我對陳教授的敬意和懷念。在此,也衷心感謝保松的慷慨分享。

1 Comments:

At 11/27/2004 10:43 am, Blogger 熊一豆 said...

本來決定把今天定為「無電腦日」,好讓酸痛僵硬的肩膀歇息一下。但讀了妳這篇文,還是忍不住把手伸向了鍵盤。很多時候,我都會經歷一種且稱之為「知識的機緣」。例如,剛學會一個新詞彙,或一個新概念,總會在生活的其他一些角落也發現它們冒出臉來。好像有什麼力量在背後默默串連起這些暗號伏線。令我覺得世界是有意義的。雖然那意義並不向我開啟。

今年四、五月起,身心累極,嚴正向我作出了不得不停下來想一想的訊息。表面的原因,可以是這幾年累積的憤怒。有被我們的政府逼出來的憤怒,也有工作上的。我現在兩所大學兼兩份職。兩所大學,一富一窮,一中心一邊緣;有的老師可以忙得沒有星期日連吃飯也是捧著飯盒在開會,有的老師可以天天坐在辦公室伏在桌上打瞌睡,然後挖空心思向上爬。最憤怒是看到那些機會主義者把錯誤的知識教給學生,或盡量「減輕」學生的負擔來換取「理想」的evaluation。然後翻一個臉,就到處在說學生如何一蟹不如一蟹。真的很不要臉。而我,欠缺一個身份,沒有可以說話的位置。

底子?是一直伴隨我對生與死的詰問。自懂得有死亡起,便想不通。記得小時候會緊閉雙眼,嘗試去想像一個死後「全無」的世界。隨著年紀日長,父母越年邁,這個題目是越迫切了。我想妳一定明白我的意思。

但經過幾個月的起伏與折騰,開始看出這一份經驗的好。病與痛,很多時是一個契機,好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面對生命。最近開始學太極,也練習靜坐。追求的就是一份心的平靜。(哈,我用追求這個詞,師傅大概又要話我太目的性了:p)有些問題是從來不得解決的,轉變只在於它不再於我是問題。要學懂活在當下,實在很難很難。師傅說一個「念」字就是要我們把心放在今時今刻。試試吧。

最近有些時候,看著風吹,看著樹動,聽著鳥鳴(雖然有時鳥叫可以很難聽),心中便自然有一份喜悅。很珍惜那些時刻。

把這份經驗帶回工作、帶回社會,我想並不是叫自己不要去批判,而是在說與做的同時,無需要憤怒。何必傷害自己哩。

好,再談吧。

今天真的不再回到電腦前來了,要對自己的身體好些 :p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