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6, 2004

神奇嬰兒

每逢星期二晚八時半,我會扭開電視看Pearl News Magazine。雖然這節目掛的是明珠台,但賣的卻是BBC的影片(我也不明白箇中因由)。這節目常以不為人所留意的事情為題材,包括在俄羅斯高壓統治和俄軍橫行下車臣平民的生活(同屋看後為車臣平民作了一首歌,但好像未完成……)、在泰國販毒而被重判以及等候死刑的外國囚犯、赤柬統治結束後的柬埔寨等。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Pearl News Magazine的題材是:神奇嬰兒(miracle baby)。

莫因「神奇」一詞便以為「神奇嬰兒」是指天智聰敏的嬰孩。 其實,「神奇」含奇蹟生存的意思。「神奇嬰兒」是指過早出生--在母親懷孕後廿五週或以下(即早產三個月)--的嬰兒。

影片有一處是很震撼的:這些早產嬰孩,很細小,很脆弱,甚至可以用奄奄一息來形容。嬰孩會醫護人員放入一個膠袋中,然後被安置在細小的氧氣箱內,滿身被插滿喉管,接受深切治療。他們的存活率非常低。

不過,醫學越進步,越多的神奇嬰兒能活下來。

然而,神奇嬰兒的父母和主診醫生的最大兩難是:究竟應否讓神奇嬰兒活下來?

原因是:終生殘疾,包括大腦麻痺、生理殘障、失明、耳聾、學習障礙等,很大機會出現在神奇嬰兒身上。最可怕的是,這些殘疾大多不能在嬰兒剛出生時發現。一群英國醫生正跟進1995年在英國出生的神奇嬰兒的成長,當中有一半的小朋友在兩歲半便受到生理殘疾的困擾。而且,四成的小朋友有中度或嚴重的學習障礙,而男孩有習學障礙的比率比女孩的高兩倍。

可是,數據只能令醫護人員和父母知道神奇嬰兒的成長和人生很大可能是相當困難的,但不能告知誰會有終生殘疾,誰沒有。節目中引了上述研究中的四個差異例子:一位女孩正健康地成長,入讀主流學校(雖然,我看不出她是一個愉快的女孩);一位男孩自小便進行過多項手術,滿身疤痕;一位男孩有嚴重的學習障礙,對人異常冷漠,並經常被人欺負,他的哥哥似乎是唯一與他真誠溝通的人;一位男孩則患有大腦麻痺症,不能走動、不懂說話、無從表達自己和與別人溝通,需由父母廿四小時照顧。

神奇嬰兒剛誕生後,往往能在醫院獲得悉心照料。然而,他們離開醫院後,便成為了社會忽視的一群--雖然他們大多患有終生殘疾,並需要社會的支援。隨著社會福利的緊縮,壓力日益卸落在照料患有終生殘疾的神奇嬰兒的親屬身上。

壓力的最大來源可能是懊悔。神奇嬰兒剛剛出生時,父母大多極希望醫護人員能令嬰兒存活下來。但當發現子女患有終生殘疾後,特別是嚴重殘疾,他們的父母不得不痛心地承認:但願子女出生時的一切治療從沒開始過。

過往,醫護人員為能拯救早產嬰兒而感到自豪。現在,他們開始反思:這是否值得?

在2002年,荷蘭通過全國性法案,除特殊情況外(節目沒有清楚說明何謂「特殊情況」),醫護人員不再為懷孕少於廿五週降生的嬰兒提供任何治療。

這法案固然會引起爭論了。包括:它是否剝奪理應能健康成長的嬰孩的生存權?

或許,我們再次要問千古以來不斷重覆的問題:生命何價?生命的意義何在?

BBC有關神奇嬰兒的資料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